中国跳水队新生代领军人物全红婵日前正式宣布,因脚踝和腰椎旧伤复发,将缺席即将举行的新加坡世锦赛。这一决定虽令外界意外,但国家队经过慎重评估后最终批准,队友陈芋汐第一时间通过社交媒体送上 "等她回来" 的真挚祝福。这场伤病引发的休整,不仅牵动着亿万粉丝的心,更折射出顶级运动员在荣耀背后的艰辛与抉择。
全红婵的退赛并非偶然。自巴黎奥运周期以来,长期高强度训练已让她的身体亮起红灯:腰部劳损、膝关节积液、手腕软骨磨损等伤病如影随形。2025 年以来,脚踝韧带损伤更导致她在多站世界杯分站赛中状态下滑,甚至在 5 月全国冠军赛期间因旧伤复发临时退赛。国家队队医指出,长期负重训练使她的腰椎承受了相当于自身体重 3 倍的压力,而肩部旧伤更迫使她改变发力方式,进一步加剧了其他部位的负担。
更严峻的挑战来自身体发育。18 岁的kaiyun中国全红婵身高已增至 1.6 米,体重达 48 公斤,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导致动作灵活性下降,体重波动直接影响空中姿态控制。教练陈若琳坦言:"每个运动员都会经历发育期,但全红婵对自己要求极高,她需要时间适应身体变化。" 这种适应过程在训练中尤为明显 —— 近期曝光的视频显示,她在完成高难度动作后累瘫在地,大腿肌肉因超负荷训练明显肿胀。
面对外界对 "状态下滑" 的猜测,国家队领队周继红明确回应:"这是养伤期间的暂时放松,并非放弃跳水。" 她透露,退赛是基于 "以重大赛事为中心" 的备战策略,旨在避免短期成绩压力干扰系统康复。这种安排与刘翔 2008 年退赛时的 "战略性保护" 异曲同工,体现了中国跳水队对运动员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。
为帮助全红婵重返巅峰,广东省队已启动 "三步走" 康复计划:首先通过物理治疗缓解脚踝和腰椎疼痛,其次配合营养师制定精准食谱控制体重,最后逐步恢复腰腹力量专项训练。省队教练团队特别强调,体重管理是关键 —— 跳水项目对体重波动的容忍度不足 2 公斤,而全红婵目前的体重较巅峰期已增加 5 公斤,这直接导致她在完成 207C(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)等高难度动作时出现失误。
在这场伤病风波中,陈芋汐的祝福成为最温暖的注脚。这位世锦赛双料冠军不仅在社交平台写下 "红婵可是咱们队的秘密武器,等她满血归来",更承诺会 "替姐妹多拿几个金牌"。两人从双人跳台搭档到竞争对手的十年情谊,在这一刻化作超越胜负的守望。正如央视在报道中所说:"能在金牌之争里惺惺相惜,是跳水这项孤独运动里难得的人情味。"
社会各界的支持同样令人动容。某家电品牌在其官方微博发布 "等你王者归来" 的海报,央视体育频道则以 "后生可爱不可畏,未来可期" 为题制作专题报道,肯定全红婵为国家荣誉付出的努力。粉丝们在社交媒体发起 #全红婵加油# 话题,累计阅读量超 10 亿次,其中一条高赞评论写道:"你在跳台上绽放光芒时,我们为你欢呼;你在低谷中积蓄力量时,我们陪你等待。"
回顾全红婵的职业生涯,伤病从未阻挡她前进的脚步。2021 年东京奥运会,14 岁的她以三跳满分的惊艳表现打破世界纪录,成为中国跳水历史上第二年轻的奥运冠军;2024 年巴黎奥运会,她又以 17 岁 131 天的年龄超越伏明霞,成为最年轻的 "三金王"。即便在伤病缠身的 2025 年,她仍在世界杯分站赛中斩获双人跳台冠军,并当选世界泳联年度最佳女子跳水运动员。
目前,全红婵正在湛江老家进行康复训练。据其师兄陈艾森透露,她每天坚持游泳和核心力量训练,周末还会与家人钓鱼、摘荔枝,通过放松心情促进恢复。"全运会见"—— 这是她在接受采访时许下的承诺,也是所有支持者共同的期待。正如她在海边游玩时发布的照片中所展现的:褪去赛场上的紧张,这个 18 岁女孩的笑容依然清澈,眼中闪烁着对重返跳台的渴望。
从湛江农村走出的 "跳水精灵",正在用另一种方式书写传奇。当伤病的阴霾散去,那个在 10 米跳台上轻盈如燕的身影,终将带着更成熟的姿态,在聚光灯下重新绽放光芒。